*

* Set up 2023/2/10
* Updated 2024/1/1
  トップページ 目 次 凡 例 ヒマラヤ 後 記 附 録 参 考 文 献  
[Top Page] * [Site Map] * [Remarks] * [Himalaya] * [Preface] * [Afterword] * [Appendix] * [References]  
++ *What's New HIMA KARA 1 2 3 4 Ref Map   ++

ヒマラヤ - 7000m以上の山々 -


*附録4 Appendix 4

「欽定大清一統志」に記載された西蔵の山嶺について
(Mountains of Tibet which are listed on the "Ta-ch`ing i-t`ung-chih: authorized version (欽定大清一統志)")

Site Map 概念図 原文・訳文 解説 参考文献
阿里・山 阿里・嶺 蔵・山 蔵・嶺 衛・山 衛・嶺 喀木・山 喀木・嶺 凡例 Ref Map
++ [ 鶴秦嶺 ] [ 伊克諾莫渾烏巴西嶺 ] [ 拜都嶺 ] [ 陽噶拉嶺 ] [ 拉中拉千嶺 ]
[ 噶穆巴拉嶺 ] [ 桂冷嶺 ] [ 郭噶拉嶺 ] [ 岡噶拉嶺 ]
[ 百爾根拉嶺 ] [ 巴拉嶺 ] [ 楚拉嶺 ] [ 色穆隆喇嶺 ]
++


[ 巴拉嶺 (衛/嶺) ]
(64. Bala - Oui / LA )

++ 欽定大清一統志 巻413 編者の解釈

山名
(※は大清一統志(乾隆九年版)(水色は欽定大清一統志との異同箇所)
[ ]内はKlaproth1826, p248の表記

{ }内はAmiot・Klaproth1822 (Hänish22, p38)の表記
< >内はAmiot1789, p172の表記
原文
(※は大清一統志(乾隆九年版)(水色は欽定大清一統志との異同箇所)
〔 〕内はAmiot1789の仏訳に対応しない箇所

[ ]内はKlaproth1826, p248の表記
{ }内はAmiot・Klaproth1822 (Hänish22, p38)の表記
< >内はAmiot1789, p172の表記
訳文
(ピンク色は原文を変更して翻訳した個所)

/
巴拉嶺#1

※ 異同なし

[ 64. Bala, ou la montagne forte ]
{ Bara. }
< Pa-la-ling. >
達克匝城#2東北九十五里

※ 異同なし

[ a 95 li au nord-est de la ville de Dakdze. ]

{ Elle est au Nord-est de la ville de Dakdsa, a la distance de quatre-vingt-quinze lys. }

< Elle est au nord-est de Ta-ko-tsa-tcheng, a la distance de quatre-vingt-quinze lys. >
巴拉嶺は、達克匝城(現在の桑日県沃卡郷)の東北95里にある。 #1:「巴拉嶺」・・・各文献による表記は下記のとおり。
++ / + 文献名 表記
皇輿全覧図1716m
(西蔵圖, Fuchs38m)
-
皇輿全覧図1719m
(Fuchs43m-13)
巴拉達巴罕
(Bala dabagan)
Du Halde1738m -
Du Halde1741m-6 -
d'Anville1790m-1 -
d'Anville1790m-41 -
d'Anville1790m-47 -
欽定大清一統志
「山川 (年渚河)」

[ ]内はKlaproth1826, p265の表記

{ }内はAmiot・Klaproth1822 (Hänish22, p53) の表記

< >内はAmiot1789, p192-193の表記
・年渚河在公布則布拉岡城東源出城西北沙羽克岡拉山有水名馬母楚河東流二百四十餘里南有巴拉嶺流出之巴龍楚河哈斎米苦山流出之布頼楚河北有烏山流出之烏楚河倶流入此河東流六十餘里至公布札木達城南有水北来名佳囊河繞札木城東與此河會為一復東南流三百餘里至公布碩格城南有水東北自巴宗祖池流出名巴楚河亦流入此河至公布朱木城東其西北有査布山流出之牛楚河亦東流入此河乃南流繞則布拉岡城東流二百餘里入雅魯蔵布江

[ 17. Le Niang tchou, ou la riviere de la contree de Niang, est a l'est de Dzela gang dzoung, de la province de Goungbo. Sa source est au nord-ouest de cette ville, dans le Chaot ganggar ri ( montagne de grele et de neige ); le courant qui en sort est nomme Mam tchou; il coule 240 li a l'est, se reunit au Baroung tchou ( riviere des vagues ), qui vient du sud et de la montagne Ba la, et au Ouk tchou ( riviere du hibou ), qui sort du mont Ouk ri. Depuis cette derniere reunion, la riviere coule environ 60 li jusqu'au sud de la ville de Djamda dzoung du Goungbo, ou elle recoit le Ghianang tchou, qui passe a l'est de la ville. Alors le Niang tchou tourne au sud-est, fait plus de 300 li jusqu'au sud de Cholga dzoung du Goungbo ou elle est renforcee par le Ba tchou, qui vient du nord-est et sort du lac Basoum mthso ( Pasomdsu ). Arrive a l'est de Dziomo dzoung de la meme province, le Niang tchou recoit les eaux du Niou tchou, qui vient du nord-est et de la montagne Djib ri. La riviere se dirige alors au sud, passe a l'est de la ville de Dzela gang dzoung, fait encore 200 li, et se jette dans le Yaerou dzangbo tchou. ]

{   Niandjou.
 Elle passe a l'Est de la ville de Gounbou-Dsebragang. Plusieurs rivieres et ruisseaux concourent a la former et a la grossir:
 1. La riviere Mamtchou; elle sort de la montagne Chayukgangra, qui est au Nord-ouest, et coule pendant l'espace de deux cens quarante lys vers l'Est.
 2. La riviere Baroungtchou; elle vient de la
montagne Bara, qui est au Midi.
 3. La riviere Boulaitchou; elle vient de la montagne Khatsidjoukou, qui est au Nord.
 4. La riviere Outchou, qui vient de la montagne Ou.
 Ces quatre rivieres se reunissent en une seule, laquelle coule vers l'Est l'espace de soixante lys, jusqu'au Midi de la ville Gounbou-Dsebragang
(←編註:この箇所は札木達城の誤記 or 誤訳と考えられる). La elle recoit la riviere Ghianang, qui vient du cote du Nord et qui entoure la ville de Djamou du cote de l'Orient, elle coule vers le Sud-est environ trois cens lys, arrive au Midi de la ville de Goungbou-Chighe, recoit la riviere Batchou, qui vient du lac Badsoungdsou, qui est au Nord-est, et continue son cours pour recevoir les eaux qui sortent de la montagne Djabou, qu'elle a au Nord-est. C'est alors qu'elle prend le nom de Niandchou. Elle prend son cours vers le Sud, tourne ensuite a l'Est de la ville de Dsebragang, et apres avoir parcouru l'espace de deux cens lys de chemin, elle se jette dans Yarou-tsangbou-kiang. }


<    Nien-tchou-ho.
 Elle passe a l'est de la ville de Koung-pou-tse-pou-la-kang. Plusieurs rivieres & ruisseaux concourent a la former & a la grossir: 1°. la riviere Ma-mou-tchou; elle sort de la montagne Cha-yu-ko-kang-la-chan, qui est au nord-ouest, & coule pendant l'espace de deux cens quarante lys vers l'est: 2°. La riviere Pa-la-loung-tchou; elle vient de la
montagne Pa-la-ling, qui est au midi: 3°. la riviere Pou-lai-tchou; elle vient de la montagne Ha-tsi-tchou-kou-chan, qui est au nord: 4°. la riviere Ou-tchou, qui vient de la montagne Ou-chan. Ces quatre rivieres se reunissent en une seule, laquelle coule vers l'est l'espace de soixante lys, jusqu'au midi de la ville Koung-pou-tcha-mou-ta-tcheng (qu'on appelle aussi tout simplement Tcha-mou ). La elle recoit la riviere Kia-nang-ho, qui vient du cote du nord; elle coule vers le sud-est environ trois cens lys, arrive au midi de Koung-pou-chouo-ko-tcheng, recoit la riviere Pa-tchou-ho qui vient du lac Pa-tsoung-tsou-tche qui est au nord-est, & continue son cours pour recevoir les eaux qui sortent de la montagne Tcha-pou-chan qu'elle a au nord-est. C'est alors qu'elle prend le nom de Nien-tchou-ho. Elle prend son cours vers le sud, tourne ensuite a l'est de la ville Tcha-pou-la-kang, & apres avoir parcouru l'espace de deux cens lys de chemin, elle se jette dans Ya-lou-tsang-pou-kiang. >
水道提綱
(巻二十二)
雅魯藏布江 (・・・) 曲曲經衛地東南也勒庫城逹克布拉綏城之東北當博依古魯納木嘉城達格布同春城達格布伊納城之北共八百里有年渚河自北合諸水來㑹
年渚河亦曰年楚必喇源出沙裕克岡拉山即噶爾坦廟東南山也有水東流三百里曰瑪穆楚河與南來
巴拉嶺之巴龍楚河㑹又東北百里與北來烏山之烏楚河㑹又東八十里折東南流百餘里經公布札木達城東南有水曰佳曩河自北來合東二水南流繞城東而南來㑹又東南曲曲流三百數十里至公布碩格城南有水東北自巴宗租池南流合東一水而西南來㑹即蘇瑪磋湖之巴楚河也又東南折而西南有西來察布山之班楚河合而南流經公布珠穆城東迪穆城西又東南經則布拉岡城東又二百餘里入雅魯藏布江
此水源流千二百里
又東經察穆哈廟北受東北薩穆隆拉嶺水又東南經森達瑪廟西圖格里山之西南流入羅喀布占國界
西二十度九分極二十七度
乾隆十三排圖(十排西三)
(清廷三大実測全図集2007)
巴拉達巴漢
Klaproth1826, p248 Bala, ou la montagne forte
(編者訳:険しい山)
Klaproth1828m M. Bala / Bala soumudo
皇朝一統輿地全圖1832m -
Ritter1833m1 Dscha la (編者推測)
Klaproth1836m M. Bala
欽定西域同文志
(巻十九)
巴拉: 西番語巴雄偉之意山形雄峻故名 
'Dzam-gling-rgyas-bshad
(Wylie62)
-
Stieler's Hand-Atlas1875m-64 Bala
 Trotter1877m -
Canal Map1886m -
Dutreuil de Rhins1889m Col Ba la (編註:峠として表記)
/ Mt. Ba la (編註:山脈として表記)
RGS1894m -
欽定大清會典圖
(巻二百三十六)
(1899)
-
Grenard1899m Ba la (編註:Oka dzong北方に表記)
Bolshev1900m Пр.
西蔵全図04m 巴拉山口 (編註:峠として表記)
/ 巴拉嶺 (編註:山脈として表記)
民國太昭縣志
(山川, 附工布設治局)
(山川)
本縣西部為鹿馬嶺峭壁崇嶺横斷東西其極峰高抜至一萬三千餘尺終年積雪綿亘南伸至雅魯藏布江東西環繞西伸一支名占弓中山轉入西藏以至拉薩東伸一支名
巴拉嶺盤旋于南部全境東下之水名巴隆河至縣治合于尼羊河此源出鹿馬嶺分數十支至縣治以西合流名尼羊河蜿蜒東下至堵達合嘉黎縣北來之牛楚河東經阿丕受巴麻木池北來之水轉向南流名巴楚河轉入雅魯藏布江已楚河以東名桑布碩松山南北一嶺為工布一界山也以全縣山川形勢水向東流為鹿馬嶺環繞一谷之地也

(附工布設治局)
(・・・)
 底穆宗城在北經二十二度東緯三十度踞德摩嶺與桑布碩松山之間中跨底穆宗河一名卡楮河以全境形勢東北西南南伸一角如一勾鐮其面積共三萬八千四百八十一方里其疆域北至古宿與嘉黎縣界東□魯朗與冬九縣界南以蒲藏布江與白馬岡界西以桑布碩松山與太昭縣界西南一隅與西藏拉納穆佳城界
 工布山水底穆宗以東由嘉黎縣之穆岡阡山東南行分為二支一支入冬九縣名德穆嶺一支入境名德摩嶺綿亘南伸以至蒲藏布江青葱密茂一林山也其西部由太昭縣之桑布碩松山入境名馬隆山南行名曾巴山峭壁重峰巍山南伸止于薩的雅兩江合流處東與德摩嶺群山之水南下至底穆宗合流名卡楮河蜿蜒南下轉入蒲藏布江曾巴山以西為雅魯藏布江水勢汹猛工布竹母城居其江西往來以溜索為渡江布竹母城以西為馬拉雅山盤旋于達克布納全部轉入印度此工布山水之形勢也
(・・・)
鑪藏道里最新圖07m 巴拉嶺
PGM10m Magu la
 SOI14m Magu P.
Kishen Singh16m Pass (編註:Hoka Dzong 北方に表記)
SOI 17m Magu Pass
中國輿図-1/100-拉薩-17m 巴拉嶺 (編註: 北緯29°20'~29°30' 東経92°40'~92°50' に山脈として表示)
/ 巴拉山口 (編註: 北緯29°40' 東経92°20' に峠として表示)
Bystrom22m1 Magu-la
中國新輿図25, 第二十六圖 巴拉嶺 or 巴拉山口
Kingdon-Ward26m Kumba La (編註:Oga Dz. 北方に表記)
SOI-1/100-No.82-29m Kumba La (編註:Oga Dz. 北方に表記)
SOI36m -
Kingdon-Ward36m Kumba La
西藏地方詳圖39m 馬古拉
AMS-1301-1/100-NH46-47m Kumba Pass(編註:Oka 北方に表記)
統正社50, 第二三圖, 第二五圖 公巴拉山口
USAF-1/200-CL305-51m KUMBA PASS
Times Atlas57m Kumba La
中華民國地圖集-II-60m-E3
中華民國地圖集-IV-62m-C29/30
公巴山口 Kumba La
外文出版社62, 参考図6
(「N. E. F. SHEET I」 GENERAL STAFF INDIA (1913))
Magu La
吉沢71m1 クンバ・パス
JOG-1501-1/25-NH46-10-73m K'u-mu-pa Shan-k'ou (Kumba Pass)
TPC-1/50-H-10A-80m -
USSR-1/20-H-46-21-86m пер. Чумлуне
青蔵高原山峰図89m -
中国歴史地図(清朝期)96, Fig. 61-62, Fig. 63 -
中国-1/100万地形図-H-46-97m 巴拉
Footprint Tibet Handbook2009, p263 Magon La pass (4820m)
西藏自治区地図冊2011, p90-91 甲荣拉 5382か?
(編者推測)
中村2016, p130-131 5590mの峠か?
(編者推測)
西藏自治区行政村名及寺院山川名2016 -
中国分省系列地図冊2018, p137 甲荣拉 5382か?
(編者推測)
中村2021, p44 5590mの峠か?
(編者推測)
編者推測(Topo map表示) 衛-5 / 衛-6
xx / x 文献名 表記

 「巴拉嶺」については、「欽定大清一統志」の記述から「Kumba Pass」と推測される。
 「Kumba Pass」の北東約25kmには、ラサ-江達(ギャムダ)を結ぶ街道上にあり名称がやや類似する「Kongbo Pa La (or Gia La)」がある。現在ではラサ-江達(ギャムダ)を結ぶ「康藏(川藏)公路」が「工布帕拉峠口」(Kongbo Pa La)に代わって「米拉山口」(現在名:芒雄拉)を通っている。1950年代に康藏(川藏)公路建設の際、当初予定されていた峠越えのルート(編者の想像では「Kongbo Pa La」のことか?)が険しいため、現在の米拉山口越えのルートに変更されたという(西藏自治区志公路交通志2007, p20)。

#2:「達克匝城」・・・「嘉慶重修一統志」の表記は「達克城」。各文献による表記は下記のとおり。現在は山南市桑日県沃卡郷と表記される。
++ / + 文献名 表記
皇輿全覧図1716m
(西蔵圖, Fuchs38m)
臥格打克隆
皇輿全覧図1719m
(Fuchs43m-13)
傲噶打克雑河屯
(Og'a dakdse hoton)
Du Halde1738m Uka tanaksa
Du Halde1741m-6 Uketanaksa
Bowen1752m-43 Ukatanaksa
Bolton1774m-2 Ouke-tanacsa
d'Anville1790m-1 Ouke tanacsa
d'Anville1790m-41 Ouke tanacsa
d'Anville1790m-47 Ouke tanacsa
欽定大清一統志
「衛地諸城」

[ ]内はKlaproth1826, p223の表記

{ }内はRockhill1891a, p118の表記

< >内はAmiot1789, p141の表記
達克匝城在喇薩東南三百三十七里

[ 7. Dakdze dzoung, la ville de la cime du tigre, 337 li S.-E. de H'lassa. ]

{ S.E. 337 li Ta-ko-tsa (Taktse). }

< 5°. Ta-ko-tcha-tcheng, a trois cens trente-sept lys (de La-sa). >
欽定大清一統志
「山川 (噶爾招木倫江)」
-
皇朝文献通考 (巻二百九十二) -
水道提綱
(巻二十二)
雅魯藏布江 (・・・) 受西北來一小水又東北過鐵索橋而東南經楚舒爾城南又東南至日喀爾公喀爾城北有噶爾招木倫江自東北合諸水西南流經衞地喇薩來㑹疑即古吐蕃之臧河也
(・・・)
雅魯藏布江既㑹噶爾昭穆倫江東南流百里受南來一小水又東曲曲受南北各一水經薩木塔廟前又東受北一小水又東受南北小水各一又東經鼐布棟城北受南來一水又東有巴楚河自北來注之又東南經桑里城南葉勒庫城北受北來一小水南來一大水又東至
敖噶達克匝城西南受東北來一河
曰廷里瑪楚河東南流百餘里其東北有泉池水西南流二百里其南有隆拉嶺水西北經城之北折而西並㑹又南入雅魯江
始東南流
自日噶爾公噶爾城東流至此四百餘里
乾隆十三排圖(十排西三)
(清廷三大実測全図集2007)
鄂噶達克薩和屯
Arrowsmith1804m Ouketanacsa
Vandermaelen1827m-84 Ouketanacs
Klaproth1828m Olkadakze dzoung
Bichurin1828m Олока-такцизы-цзунъ
皇朝一統輿地全圖1832m 鄂噶達克薩城
Arrowsmith1832m-33 Oloka-takze
道光拉薩廳志
(巻上)
道光拉薩廳志
(巻上、疆域)
 拉薩居亞細亞中央部即西藏首府也東南界則布拉剛城七百五十里西南界僧格宗城四百三十里東北界墨恭噶城一百五十里西界菫郭宗城二十五里北界哈喇烏蘇五百一十里東西廣一千二百八十五里南北九百七十五里四面雪山圍繞高原山嶽重人烟稀疏道路難行

(巻上、城市)
 得秦城 奈布東城 桑里城 則庫城 野而古城 垂佳普郎城 達拉馬宗城 
達克匝城 滿撮納宗城 古魯納木古牙城 拉巴随城 札木達城 碩噶城 朱木宗城 則布拉剛城 東順城 納城 日噶午城 吉尼城 日喀爾公喀爾城 楚舒爾城 岳吉牙來雜城 多宗城 僧格宗城 地巴達克連城 倫朱卜宗城 菫郭宗城 蓬多城 墨魯恭噶城

(巻上、山川)
 喜馬拉亞山及喀喇昆侖二大山支分其東南亘山天然山喜馬拉亞山北部蔽陣喀喇者東部横斷山脈昆侖山中部最大嶺随其高度比喜馬拉亞山高四百餘丈矣然風景變化無窮喜馬拉亞山在西藏南部國疆蜿蜒一大山東徑七十度至九十四度其幅一百十里共四百四十里山勢險峻崎嶇奇嶺高嶺
 雅魯藏布河發源喜馬拉亞山支流達木楚克巴布山發起三源會合雅魯藏布河折回東流小河南流八百餘里東北桑里池發敖水合會那烏克藏布河又東南鄙永河合流□稍東薩楚河又東南翁楚河又東式原底河滿楚河會流東北薩噶藏布河由此無支流或東北西北南等地方
瀾滄江在拉薩東部流一大河其上流格爾吉河北方喀齊地方發源東南流入雲南麗江府
怒江又薩江其上流喀喇烏蘇河即拉薩北境布噶池尼爾及根池發源東流布倫爾河沙克河布克河合東北流向喀木地灌漑索克占亘索河合并水勢漸大其西南或東南又南流方向敖楚河會流漸次南流入雲南省
龍川江其流薄藏布河其水發源有二一曰薄宗城西北春多嶺二曰東拉嶺許多支流方向西南又轉入緬甸
騰吉里湖西藏第一大湖在拉薩西北周圍七十七里湖水極净四圍雪峰相映奇美觀此湖水鹽分含極苦味氣候寒涼湖水容易結冰嚴冬之際土人常以冰上來往毎年五月其冰摧裂其聲四鄰皆聞湖中多魚介産湖浜
布爾穆湖在騰吉里湖北一小湖産硼砂
牙母魯克池在拜城東南一大湖湖心一大島水環繞城郭園池濠流

(巻上、道里)
 拉薩東南至各站里數菜里三十里 德慶三十里 占達塘二十里 南摩拉穆寺五十里 墨竹工卡七十里 仁進里六十里 烏蘇江六十里 堆達塘一百零六里 鹿馬嶺塘六十里 柳林野五十里 江達風三十里 拉松多四十里 寧多塘五十里 常多塘五十里 山灣九十里 阿咱六十里 拉里風六十里 察竹卡五十二里 多洞四十里 大板橋四十里 甲貢塘五十里 阿蘭卡四十里 阿南多五十五里 大窩五十里 胡吉宗五十里 察羅松多五十里 母達廟七十里 邊壩六十里 拉子一百里 巴里郎六十里 中義溝即博密喇嘛廟 碩板多四十里 紫駝一百二十里 洛隆宗五十里
 拉薩西南至扎什倫布沿路數登龍崗四十里 業黨四十里 僵里四十里 曲水五十里 錢索橋二十里 崗已澤三十五里 馬隴驛四十里 拜底城六十里 撻魯五十里 郎噶孜五十里 翁古五十五里 熱龍七十里 谷洗七十里 江孜七十里 人進崗五十五里 白浪五十里 春堆五十里 扎什倫布四十里
(・・・)
Klaproth1836m -
Berghaus1843m Olka dakdze
Lapie1851m Olka Dakze
Weiland1852m Olka
欽定西域同文志
(巻十八)
-
(編註:「得巴達克則宗」が記載)
MI'YEN BRTSE'S GUIDE
(Ferrari58, p48, p121 / 劉2000, p12, p108 / 渡辺97, p171)
'Ol k'a sTag rtse (Okadzong) / 沃卡達孜 / ウオカダジ
'Dzam-gling-rgyas-bshad
(Wylie62, p92, p171-172)
'Ol-kha Stag-rtse
(鄂噶, 鄂噶打克薩)
Stieler's Hand-Atlas1875m-64 Olka dakze
Trotter1877m Hoka Jong
Chavanne1880m Olka dakse 3499
Hennessey1884, p83 Hoka (Horga) Jong
Canal Map1886m -
Dutreuil de Rhins1889m Hoka Daktse dzong
RGS1894m Hoka Jong
Stieler's Hand-Atlas1894m-60 Hoka
欽定大清會典圖
(巻二百三十六)
(1899)
-
Grenard1899m Oka dzong
Bolshev1900m Хока-джунъ
西蔵全図04m 鄂噶達克薩城
RGS06m Hoka Dzong
鑪藏道里最新圖07m 達克匝城
PGM10m Hoka dschong
Saint-Martin12m Oka-Dzong
SOI14m Öka
Bailey & Morshead14m Öka Dzong
Bailey14m Öka Dzong
Nain Singh 15m2 Hoka Dzong
Kishen Singh16m Hoka Dzong
SOI 17m Öka
中國輿図-1/100-拉薩-17m 鄂噶達克薩城
Bystrom22m1 Hoka-dsong
中國新輿図25, 第二十六圖 鄂噶達克薩城
Kingdon-Ward26m Oga Dz. 4070
SOI-1/100-No.82-29m Oka Dz 13350
中國古今地名大辞典31, p1068 【達克匝城】 在西藏拉薩東南三百三十七里。
Kingdon-Ward36m -
SOI36m -
西藏地方詳圖39m 鄂喀
中國分省新圖39, p53-54 (西藏) 鄂噶
陸測-1/100-印東-3-42m オカゾング
AMS-1301-1/100-NH46-47m Oka 4069 (13350)
統正社50, 第二三圖, 第二五圖 鄂噶達克薩城
USAF-1/200-CL305-51m Kyu or Tena か?
(編者推測)
新中國分省圖(袖珍本)53, 29 (西藏) 鄂噶
Times Atlas57m -
中華民國地圖集-II-60m-E3
中華民國地圖集-IV-62m-C29/30
鄂噶 Oka Dz.
外文出版社62, 参考図6
(「N. E. F. SHEET I」 GENERAL STAFF INDIA (1913))
Hoka Dzong
JOG-1501-1/25-NH46-10-73m O-ka-tsung (Oka)
青蔵高原地図79m 沃卡
TPC-1/50-H-10A-80m -
USSR-1/20-H-46-21-86m ЕГА
青蔵高原山峰図89m -
清代政区沿革綜表90, p424, p428 達克匝城 (達尓瑪) --> 現在: 西蔵自治区措美県西南達馬郷 [91.2 E, 28.2 N] (<--編註:この比定には疑問あり)
烏嘎達尓薩城 (沃卡) --> 現在: 西蔵自治区桑日県東北沃卡区 [92.2 E, 29.3 N]
中華人民共和国国家普通地図集95, p158-159, p160 沃卡
西蔵地名96, p487 沃卡 (Oiga)
中国歴史地図(清朝期)96, Fig. 61-62 / Fig. 63 - / 沃卡
中国-1/100万地形図-H-46-97m 沃卡
王・杰98, p108 沃卡
山南地区志2009, p1096 沃卡宗遺址:位于桑日県沃卡郷政府所在地附近的一个小山頭上。修建于1352年(藏历火蛇年)、是帕木竹巴・降曲堅賛在帕竹時期建立的十三个宗之一原建筑面積約1000平方米、平面成正方形、從北向南、高五層、是一座木石結構建筑。該建筑遺址残墙均為石砌、最高21米、墙厚約1.5米、根据山勢建在山頭上、所以四周較低的地方均為半地下式房間。
Footprint Tibet Handbook2009, p261-264 Olka Takste Dzong
西藏自治区地図冊2011, p90-91 雪巴
中村2016, p130-131 雪巴
西藏自治区行政村名及寺院山川名2016, p108 増期郷(桑日県)
中国分省系列地図冊2018, p137 雪巴
(山南市桑日県)
中村2021, p44 雪巴
編者推測(Topo map表示) 衛-5
xx / x 文献名 表記

 「達克匝城」については、ラサ南東(「得秦城」の近隣)にある「第巴達克匝城」(得巴達克則宗)と混同しやすいので注意が必要である。

山名
(※は大清一統志(乾隆九年版)(水色は欽定大清一統志との異同箇所)
[ ]内はKlaproth1826, p248の表記
{ }内はAmiot・Klaproth1822 (Hänish22, p38)の表記
< >内はAmiot1789, p172の表記
原文
(※は大清一統志(乾隆九年版)(水色は欽定大清一統志との異同箇所)
〔 〕内はAmiot1789の仏訳に対応しない箇所

[ ]内はKlaproth1826, p248の表記
{ }内はAmiot・Klaproth1822 (Hänish22, p38)の表記
< >内はAmiot1789, p172の表記
訳文
(ピンク色は原文を変更して翻訳した個所)
xx 欽定大清一統志 巻413 編者の解釈

[ 巴拉嶺 (衛/嶺) ]

xx Site Map 原文・訳文 解説 参考文献 xx
概念図 阿里・山 阿里・嶺 蔵・山 蔵・嶺 衛・山 衛・嶺 喀木・山 喀木・嶺 凡例 Ref Map
阿里・山 阿里-1
阿里-2
阿里-3
阿里-4
[ 岡底斯山 ] [ 僧格喀巴布山 ] [ 遮達布里山 ] [ 岡里木孫山 ]
[ 狼千喀巴布山 ] [ 悶那克尼兒山 ] [ 馬布加喀巴布山 ] [ 薩木泰岡山 ]
阿里・山
阿里・嶺 [ 郎拉嶺 ] [ 察察嶺 ] [ 巴第和木布嶺 ] [ 匝穆薩拉嶺 ] 阿里・嶺
蔵・山 蔵-1
蔵-2
蔵-3
蔵-4
蔵-5
蔵-6
蔵-7
蔵-8
[ 達木楚喀喀巴布山 ] [ 枯本岡前山 ] [ 巴爾中岡前山 ] [ 凡木蘇木岡古木山 ] [ 札布列佳爾布達克那山 ]
[ 上古牙拉克馬拉克山 ] [ 掲木拉舒爾木山 ] [ 斜爾冲山 ] [ 角烏爾冲山 ] [ 草索克博山 ] [ 郎布山 ]
[ 達爾古山 ] [ 岡噶爾沙彌山 ] [ 舒爾木蔵拉山 ] [ 策林吉納山 ] [ 朱木五馬山 ] [ 努金岡蒼山 ]
蔵・山
蔵・嶺 [ 龍前嶺 ] [ 邦拉嶺 ] [ 狼拉嶺 ] [ 査拉克浪萬嶺 ] [ 芝麻拉嶺 ] [ 麻爾岳木嶺 ] 蔵・嶺
衛・山 衛-1
衛-2
衛-3
衛-4
衛-5
衛-6
衛-7
衛-8
衛-9
衛-10
衛-11
衛-12
[ 楚五里山 ] [ 公拉岡里山 ] [ 牙拉尚布山 ] [ 匝里山 ] [ 達克卜悉立岡前山 ]
[ 魯木前噶爾瓦噶爾布山 ] [ 独龍岡里山 ] [ 年前唐拉山 ] [ 薩木坦岡札山 ]
[ 公噶巴喀馬山 ] [ 尼庫里山 ] [ 都克立山 ] [ 布喀山 ] [ 巴薩通拉木山 ]
[ 諾莫渾烏巴什山 ] [ 格爾吉匝噶那山 ] [ 薩音苦布渾山 ] [ 洞布倫山 ]
[ 蘇克布蘇克木山 ] [ 郭章魯苦噶爾牙山 ] [ 硇什達爾烏蘭達布遜山 ] [ 錫津烏蘭拖羅海山 ]
衛・山
衛・嶺 [ 鶴秦嶺 ] [ 伊克諾莫渾烏巴西嶺 ] [ 拜都嶺 ] [ 陽噶拉嶺 ] [ 拉中拉千嶺 ]
[ 噶穆巴拉嶺 ] [ 桂冷嶺 ] [ 郭噶拉嶺 ] [ 岡噶拉嶺 ]
[ 百爾根拉嶺 ] [ 巴拉嶺 ] [ 楚拉嶺 ] [ 色穆隆喇嶺 ]
衛・嶺
喀木・山 喀木-1
喀木-2
喀木-3
喀木-4
喀木-5
喀木-6
喀木-7
喀木-8
[ 東喇岡里山 ] [ 牧童山 ] [ 畢拉克喇丹速克山 ] [ 喇岡木克馬山 ] [ 那克碩忒山 ]
[ 索克山 ] [ 秦布麻爾査布馬素穆山 ] [ 匝納克山 ] [ 布穆禮山 ] [ 麻穆佳木岡里山 ]
[ 家馬隆立山 ] [ 達牙里山 ] [ 塞喇馬岡里山 ] [ 尼木布春木布立岡里山 ] [ 察喇岡里山 ]
[ 噶爾布岡里山 ] [ 公喇岡里山 ] [ 達木永隆山 ] [ 多爾濟雨兒珠母山 ] [ 卓摩山 ]
[ 巴特馬郭出山 ] [ 巴爾丹嵬柱山 ] [ 噶穆布鼐山 ] [ 喇母立岡里山 ]
[ 郭拉将噶爾鼎山 ] [ 阿母尼甘薩穆山 ]
喀木・山
喀木・嶺 [ 弩卜公拉嶺 ] [ 沙魯拉嶺 ] [ 噶克岡里嶺 ] [ 彊固拉嶺 ] [ 匝噶里嘛尼圖崖 ] 喀木・嶺
概念図 原文・訳文 解説 参考文献
Site Map 阿里・山 阿里・嶺 蔵・山 蔵・嶺 衛・山 衛・嶺 喀木・山 喀木・嶺 凡例 Ref Map

List of 7000m & 8000m Peaks in the Himalaya
Copyright by Y. YAMAUTI (2024)

[ Annotation: 64. Bala - Oui / LA ]
(Appendix 4: Mountains of Tibet which are listed on the "Ta-ch`ing i-t`ung-chih: authorized version (欽定大清一統志)")


xx   トップページ 目 次 凡 例 ヒマラヤ 後 記 附 録 参 考 文 献   xx
[Top Page] * [Site Map] * [Remarks] * [Himalaya] * [Preface] * [Afterword] * [Appendix] * [References]  
x *What's New HIMA KARA 1 2 3 4 Ref Map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