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Set up 2023/2/10
* Updated 2023/11/4
  トップページ 目 次 凡 例 ヒマラヤ 後 記 附 録 参 考 文 献  
[Top Page] * [Site Map] * [Remarks] * [Himalaya] * [Preface] * [Afterword] * [Appendix] * [References]  
++ *What's New HIMA KARA 1 2 3 4 Ref Map   ++

ヒマラヤ - 7000m以上の山々 -


*附録4 Appendix 4

「欽定大清一統志」に記載された西蔵の山嶺について
(Mountains of Tibet which are listed on the "Ta-ch`ing i-t`ung-chih: authorized version (欽定大清一統志)")

Site Map 概念図 原文・訳文 解説 参考文献
阿里・山 阿里・嶺 蔵・山 蔵・嶺 衛・山 衛・嶺 喀木・山 喀木・嶺 凡例 Ref Map
++ [ 東喇岡里山 ] [ 牧童山 ] [ 畢拉克喇丹速克山 ] [ 喇岡木克馬山 ] [ 那克碩忒山 ]
[ 索克山 ] [ 秦布麻爾査布馬素穆山 ] [ 匝納克山 ] [ 布穆禮山 ] [ 麻穆佳木岡里山 ]
[ 家馬隆立山 ] [ 達牙里山 ] [ 塞喇馬岡里山 ] [ 尼木布春木布立岡里山 ] [ 察喇岡里山 ]
[ 噶爾布岡里山 ] [ 公喇岡里山 ] [ 達木永隆山 ] [ 多爾濟雨兒珠母山 ] [ 卓摩山 ]
[ 巴特馬郭出山 ] [ 巴爾丹嵬柱山 ] [ 噶穆布鼐山 ] [ 喇母立岡里山 ]
[ 郭拉将噶爾鼎山 ] [ 阿母尼甘薩穆山 ]
++


[ 塞喇馬岡里山 (喀木/山) ]
(79. Selama gangri - Kam / RI )

++ 欽定大清一統志 巻413 編者の解釈

山名
(※は大清一統志(乾隆九年版)(水色は欽定大清一統志との異同箇所)
[ ]内はKlaproth1826, p250の表記

{ }内はAmiot・Klaproth1822 (Hänish22, p35)の表記
< >内はAmiot1789, p167の表記
原文
(※は大清一統志(乾隆九年版)(水色は欽定大清一統志との異同箇所)
〔 〕内はAmiot1789の仏訳に対応しない箇所

[ ]内はKlaproth1826, p250の表記
{ }内はAmiot・Klaproth1822 (Hänish22, p35)の表記
< >内はAmiot1789, p167の表記
訳文
(ピンク色は原文を変更して翻訳した個所)


/
塞喇馬岡里山#1

※ 異同なし

[ 79. Selama gangri, montagne neigeuse ]
{ Sairam-Gangri. }
< Sai-la-ma-kang-ly-chan. >
薄宗城#2西南#3一百二十里

※ 異同なし

[ a 120 li au sud-ouest de Bo dzoung. ]

{ Elle est au Sud-ouest de Podsoung, a la distance de cent vingt lys. }

< Elle est au sud-ouest de Po-tsoung, a la distance de cent vingt lys. >
塞喇馬岡里山は、薄宗城(現在の波密県傾多鎮付近か?)の西南120里にある。 #1:「塞喇馬岡里山」・・・各文献による表記は下記のとおり。
++ / + 文献名 表記
皇輿全覧図1716m
(西蔵圖, Fuchs38m)
-
皇輿全覧図1719m
(Fuchs43m-12)
-
Du Halde1738m -
Du Halde1741m-6 -
d'Anville1790m-1 -
d'Anville1790m-41 -
d'Anville1790m-47 -
欽定大清一統志
「喀木」

[ ]内はKlaproth1826, p221の表記


{ }内はAmiot・Klaproth1822 (Hänish22, p23-24) の表記

< >内はAmiot1789, p138-139の表記
・喀木 在衛東南八百三十二里近雲南麗江府之北東自鴉龍江西岸西至努卜公拉嶺衛界一千四百里南自噶克拉岡里山北至木魯烏蘇南岸一千七百里東南自雲南塔城闗西北至索克宗城西海部落界一千八百五十里東北自西海部落界阿克多穆拉山西南至塞勒麻岡里山一千五百里

[ III. La province de Kam, est a l'est de celle de Oui, et a 832 li sud-est de H'lassa; elle confine avec la partie septentrionale du departement chinois de Li khiang fou du Yunnan. Elle a, de l'est a l'ouest, 1,400 li, c'est-a-dire depuis la rive occidentale du Ya loung khiang, jusqu'au mont Noubgoungla, a la frontiere de Oui; du sud au nord, on en compte 1700, de la montagne Gakla gangri, jusqu'a la rive meridionale du Mourous oussou. Ce pays a 1,850 li du sudest au nord-est, entre le fort de Tha tchhing kouan, sur la frontiere du Yun nan, jusqu'a la ville de Souk dzoung, pres de la frontiere des Nomades du Khoukhou noor; du nord-est au sud-est, 1,500 li, de la frontiere de ces derniers et la montagne d'Akdam ri, jusqu'a la montagne de neige Serma gangri. ]

{ III. La province de Kamou.
 Elle est au Nord de Ly-kiang-fou du Yun-nan. Elle est bornee a l'Est par la riviere Ya-loung-kiang, et a l'Ouest par la montagne Noubou-goungra. Son etendue de l'Est a l'Ouest est de quatorze cens lys. Elle est bornee au midi par la montagne Gakra-Gangri, et au Nord par le bord meridional de la riviere de Mourous-oussou: de Nord au Sud elle comprend dix-sept cens lys de pays: du Sud-est au Nord-ouest, c'est-a-dire depuis la partie qui confine a Tha-tchhing-kouan 塔城關, du Yun-nan jusqu'a la ville de Sok-dsung et les nomades du Khoukhou-noor, elle comprend dix-huit cens lys; du Nord-est au Sud-ouest, c'est-a-dire, depuis le lac Khoukhou-noor et la montagne Akdamra jusqu'a la montagne Sairomagangry, son etendue est de mille cinq cens lys.
 La province de Kamou comprenait autrefois treize villes, dont la capitale est Batang. Aujourd'hui elle n'en comprend plus que dix.
 La cinquantieme annee de Kanghi (1711), l'Empereur ordonna que les villes de Batang et de Lytang, seraient desormais du district de la province du Szu-tchhouan, et sous les ordres du Gouverneur general de ladite province; et que la ville de Tchoung-tian-Sangatchoungdsoung, serait du district de Yun-nan. En consequence on mit une garnison Chinoise dans chaeune de ces trois villes. }


< (・・・) Les generalites qu'on appelle Ka-mou, sont au nord de Lu-kiang-fou du Yun-nan. Elles sont bornees a l'est par Ya-loung-kiang, & a l'ouest est de quatorze cens lys. Elles sont bornees au midi par Nou-pou-koung-la-ling. Leur etendue de l'est a l'ouest est de quatorze cens lys. Elles sont bornees au midi par la montagne Ka-ko-la-kang-ly-chan, & au nord par la riviere de Mou-lou-ou-sou; du nord au sud elles comprennent dix-sept cens lys de pays; du sud-est au nord-ouest, c'est-a-dire depuis la partie qui confine a Ta-tchen-koan du Yun-nan, jusqu'a Pou-lou, elles comprennent dix-huit cens lys; du nord-est au sud-ouest, c'est-a-dire depuis la mer, ou la montagne Nga-ko-touo-mou-la-chan, jusqu'a la montagne Sai-lo-ma-kang-ly-chan, leur etendue est de mille cinq cens lys. >
水道提綱 (巻二十一) -
乾隆十三排圖(十一排西三)
(清廷三大実測全図集2007)
色拉瑪岡里阿林
Klaproth1826, p250 Selama gangri: montagne neigeuse
(編者訳:雪山)
Klaproth1828m Selama gangri
皇朝一統輿地全圖1832m 巴拉瑪岡里山
Klaproth1836m Selama gang ri
欽定西域同文志
(巻二十)
佳勒摩隆里: 西番語佳勒摩佛號也隆石峡也山有石峡以佛號名舊或示現於此也
(編註: 「佳勒摩隆里」 = 「塞喇馬岡里山」は編者推測)
'Dzam-gling-rgyas-bshad
(Wylie62)
-
西藏全圖1862m 巴拉瑪岡里山
Dutreuil de Rhins1889m Selama gang ri
欽定大清會典圖
(巻二百三十六)
(1899)
-
Grenard1899m Selama gangri
西蔵全図04m 色拉瑪岡里山
中國輿図-1/100-巴安-16m 色拉瑪岡里山
(編註: 北緯29°40' 東経95°40'~96°10' に表示)
衛藏攬要17
(第二巻:山川)
(二)岡底斯山脈西藏内地之北部地多平坦故土人有羌湯(譯言平原也之稱其餘南部及東西西部無不見有岡陵起伏而岡底斯山乃為其諸山之祖脈在阿里之達克剌城東北三百十里高六千一百米特周百四十餘里峯巒陡絶高出乎衆山者百餘丈積雪如懸崖皎然潔白頂上百泉流注至山麓即伏流地下前後環繞諸山皆峭峻巉岩奇峯拱列唐古特語岡底斯者猶言衆山水之根藏印諸水加印度河薩里日河亜魯藏布江垣河莫不溯源於斯及其梵書所謂阿耨達山即是山也按其地勢由西南徼外以漸而高至此而極其支脈蜿蜒分幹向西北者為僧格喀巴布山(一作僧格喀巴普山唐古特語僧格獅子也山形似獅子故名在古格札什魯木布則城東北三百六十里為岡底斯附近四大山之一拉楚河發源於此山之南)遮達布里山(一作哲達布里山亦河里之大雪山也在古格札魯木布則城東北二百四十里與僧格喀巴布山相接)岡里木孫山(自遮達布里山綿亘而北至魯多克城西北三百八十里為岡里木孫山甚為高險)由岡底斯向南行者為狼千喀巴布山(一作朗卜切喀巴普山唐古特語狼千喀巴象也山形似象故名在達克拉城東北二百五十里亦岡底斯附近四大山之一狼楚河發源於此)悶那克尼兒山(一作滿納克尼尓岡里山山甚高大在馬品木達頼池西岸距達克喇城二百五十里與狼千喀巴布山相連 岡底斯山之西有馬布加喀巴布山一作馬布罝喀巴布岡里山在達克喇城西北一百四十里山脈自悶那克尼兒山来亦岡底斯附近四大山之一土人亦其形似孔雀故名麻楚河發源於此山之南)岡底斯山之東有達木楚克喀巴山(一作達木殊喀巴普山在卓書特部落西南三百四十里亦岡底斯附近四大山之一唐古特語達馬也達木楚馬王也喀口也巴布盛食糌粑木盒也形似馬口故名雅魯藏布江發源於此山之東梵書所謂阿耨達山西大水即出此四山也)自岡底斯分支東南行為佳布列尓布當危隆山高大次於岡底斯又東入後藏境為沙佳尓尼雅加尓山又東為隆瑪尓隆佳尓山皆雪峯高舉又東南過那克藏布河北為麻拉山桑里山又東南折色薩楚河源属為尼雅隆山為隆布岡里山雪水所瀦隆布河亦源於此又東北沿薩噶藏布河北岸駛走(即薩尓格河)為巴普達克拉克山為頂嶺乃折而西南色達尓古河上游之博楚河發源属為魯穆烏塞山為拉布岡冲山為覺烏蘭冲山形勢高大又東轉為沙山為隆拉山為羅拜謨克布山為江拉普拉山又東行為通澤山為姜札拉山形勢綿長連亘又東行為集克山又東行過騰格裏海南岸為念青湯拉嶺高達七千六百二十米特四時積雪不消又東行為薩穆坦岡雜山至迷梯克藏布河源属為桑建桑鍾山山勢至至分兩大派一沿桑楚河東岸(即薄藏布河之上游為雪山山脈走入雲南境一沿桑楚河西岸走入人境雪山山脈自桑建桑鍾山東行為拜尓根嶺四時積雪又東行為薩穆坦博布山又東南行為魯貢拉山高達五千五百米特冬春多積雪其北連丹達山當四川人入藏大道尤以險俊著聞又東南行為達雅里山為瑪隆山為色拉瑪岡里山為冬拉岡里山為姜瑪隆里山又東南行為巴哈里山為都克里山為裕尼穆塞山為察拉岡里山乃南行入〓(犭+怒)〓(犭+球)夷境沿於雲南界上為古蘭西工山又過尼馬之地入雲南境更怒江西岸南入緬甸其一派西施者自桑建桑鍾山起東南行為朱拉岡江山此山東南迤一支即拉里大山當川藏通衢四時積雪極其險阻其正脈為布碩松山為安日里山為色隆拉嶺𠌰治於雅魯藏布江東岸駛走大石縱横無路可尋江流亂石中惟聞水声此山乃南行入野人境内也
喀木康全部圖説21
(波密恩洛碩邊輿圖)
色拉瑪岡里山
中國新輿図25, 第二十六圖 色拉瑪岡里山
冬九県志略
(方位, 山川)
(方位)
 本県在北緯二十度, 東経二十九度(北緯二九.九度、東経九四.八度-校正者), 据冬拉岡里嶺阳。東依簿藏布江, 西倚徳摩嶺。其形勢, 南北長方, 如缺角一印。以全県面積共三万八千〇七十二方里。其疆域, 北至八衣, 以
色拉瑪岡里嶺北與碩督県界。西北與嘉黎県界。東以簿藏布江與波密県界。南亦簿藏布江南與白馬岡界。西南與宿木黄夷野番界。西以徳摩嶺與工布界。

(山川)
 本県北由碩督県之魯貢喇山南伸一支, 名
色拉瑪岡里嶺, 高抜一万一千余尺, 盤旋于北部;東行入波密県界, 名普龍山;環繞南山入境, 名徳摩嶺;以東為甲米青山;南行名独胸山。以全県形勢, 水向東流, 入江転向西南, 崇山深谷, 卆樹弥漫, 一富地也。
胡28, p47-48 (・・・)
 此外在昌都縣東者有達蓋喇山山勢危峻上下約四十里接熱丫界又有冲得拉山高峻冲霄上下約六十里接哈甲松林口界(一作哈甲松林口)列木喇山上下約五里(一作列木喇嶺)
 在昌都縣東南者有奪布喇山上下約二十里平坦易行鼎各喇山上下約五十里疊嶂重崖
 在昌都縣西南者有魚別喇山不甚險峻上下二十五里接察雅巴貢界(按上各喇字均一作拉)
 此外在索克宗城東六十里者有沙魯拉嶺在索克宗城東南九十里者有畢拉克喇丹達克山一百四十里者有喇岡木克馬山在索克宗城東北九十里者有秦布麻爾査布馬素穆山一百十九里者有索克山在索克宗城西南一百六十五里者有那克碩忒山在索克宗城北一百四十里者有匝納克山在達爾宗城西北三百里者有弩卜公拉嶺爲喀木卽康與前藏之交界在蘇爾莽城西北三十里者有阿母尼甘薩穆山在薄宗城西北一百五十里者有家馬隆立山二百里者有達牙里山在薄宗城西南一百二十里者有
塞喇馬岡里山在薄宗城南七十里者有尼木布春木布立岡里山在桑阿充宗城東南八十三里者有察喇岡里山二百三十里者有噶爾布岡里山在桑阿充宗城東北三百里有噶爾岡里嶺在桑阿充宗城西南二百三十五里者有公喇岡里山在匝坐里岡城東南六十里者有達木永隆山在匝坐里岡城東北一百六十里者有多爾濟雨兒珠母山在滾卓克宗城西北四十五里者有卓摩山在節達木之東噶里宗城東北三十里者有巴特馬郭出山在節達木城東南一百六十里者有巴爾丹嵬柱山
 此外則尚有擦瓦山納奪山白奪山黃雲山隠山雲山雪山等
Kaulback38m -
JOG-1501-1/25-NH46-12-77m -
USSR-1/20-H-46-24-86m
USSR-1/50-H-46-Г-87m
-
中国歴史地図(清朝期)96, Fig. 61-62 -
西藏自治区行政村名及寺院山川名2016 -
編者推測(Topo map表示) 衛-12 / 喀木-1
xx / x 文献名 表記

 「塞喇馬岡里山」については、現在の位置を特定できる資料未見のため、正確な位置や現在の名称は不明である。
 Dutreuil de Rhins1889mや西蔵全図04m等の表記位置から推測すると、「家馬隆立山」や「達牙里山」と同様、現在の傾多鎮北西の念青唐古拉山脈東部域の山だろうか?


#2:「薄宗城」・・・「家馬隆立山」の項の註2を参照のこと。

#3:「西南一百二十里」・・・「欽定大清一統志」は「塞喇馬岡里山」を「薄宗城」の南西とするが、Dutreuil de Rhins1889m等では「薄宗城」の北西に表記がある。前者が正しいとするなら、「塞喇馬岡里山(Selama gangri)」は「色穆隆喇嶺(Semroung la, ou Se loung la)」とほぼ同じ山群の可能性も考えられる(ちなみに、「皇輿全覧図」やd'Anville等ではM. M. Samronka(色穆隆喇嶺)の表記はあるが、塞喇馬岡里山(Selama gangri)は表記されていない)。

山名
(※は大清一統志(乾隆九年版)(水色は欽定大清一統志との異同箇所)
[ ]内はKlaproth1826, p250の表記

{ }内はAmiot・Klaproth1822 (Hänish22, p35)の表記
< >内はAmiot1789, p167の表記
原文
(※は大清一統志(乾隆九年版)(水色は欽定大清一統志との異同箇所)
〔 〕内はAmiot1789の仏訳に対応しない箇所

[ ]内はKlaproth1826, p250の表記
{ }内はAmiot・Klaproth1822 (Hänish22, p35)の表記
< >内はAmiot1789, p167の表記
訳文
(ピンク色は原文を変更して翻訳した個所)
xx 欽定大清一統志 巻413 編者の解釈

[ 塞喇馬岡里山 (喀木/山) ]

xx Site Map 原文・訳文 解説 参考文献 xx
概念図 阿里・山 阿里・嶺 蔵・山 蔵・嶺 衛・山 衛・嶺 喀木・山 喀木・嶺 凡例 Ref Map
阿里・山 阿里-1
阿里-2
阿里-3
阿里-4
[ 岡底斯山 ] [ 僧格喀巴布山 ] [ 遮達布里山 ] [ 岡里木孫山 ]
[ 狼千喀巴布山 ] [ 悶那克尼兒山 ] [ 馬布加喀巴布山 ] [ 薩木泰岡山 ]
阿里・山
阿里・嶺 [ 郎拉嶺 ] [ 察察嶺 ] [ 巴第和木布嶺 ] [ 匝穆薩拉嶺 ] 阿里・嶺
蔵・山 蔵-1
蔵-2
蔵-3
蔵-4
蔵-5
蔵-6
蔵-7
蔵-8
[ 達木楚喀喀巴布山 ] [ 枯本岡前山 ] [ 巴爾中岡前山 ] [ 凡木蘇木岡古木山 ] [ 札布列佳爾布達克那山 ]
[ 上古牙拉克馬拉克山 ] [ 掲木拉舒爾木山 ] [ 斜爾冲山 ] [ 角烏爾冲山 ] [ 草索克博山 ] [ 郎布山 ]
[ 達爾古山 ] [ 岡噶爾沙彌山 ] [ 舒爾木蔵拉山 ] [ 策林吉納山 ] [ 朱木五馬山 ] [ 努金岡蒼山 ]
蔵・山
蔵・嶺 [ 龍前嶺 ] [ 邦拉嶺 ] [ 狼拉嶺 ] [ 査拉克浪萬嶺 ] [ 芝麻拉嶺 ] [ 麻爾岳木嶺 ] 蔵・嶺
衛・山 衛-1
衛-2
衛-3
衛-4
衛-5
衛-6
衛-7
衛-8
衛-9
衛-10
衛-11
衛-12
[ 楚五里山 ] [ 公拉岡里山 ] [ 牙拉尚布山 ] [ 匝里山 ] [ 達克卜悉立岡前山 ]
[ 魯木前噶爾瓦噶爾布山 ] [ 独龍岡里山 ] [ 年前唐拉山 ] [ 薩木坦岡札山 ]
[ 公噶巴喀馬山 ] [ 尼庫里山 ] [ 都克立山 ] [ 布喀山 ] [ 巴薩通拉木山 ]
[ 諾莫渾烏巴什山 ] [ 格爾吉匝噶那山 ] [ 薩音苦布渾山 ] [ 洞布倫山 ]
[ 蘇克布蘇克木山 ] [ 郭章魯苦噶爾牙山 ] [ 硇什達爾烏蘭達布遜山 ] [ 錫津烏蘭拖羅海山 ]
衛・山
衛・嶺 [ 鶴秦嶺 ] [ 伊克諾莫渾烏巴西嶺 ] [ 拜都嶺 ] [ 陽噶拉嶺 ] [ 拉中拉千嶺 ]
[ 噶穆巴拉嶺 ] [ 桂冷嶺 ] [ 郭噶拉嶺 ] [ 岡噶拉嶺 ]
[ 百爾根拉嶺 ] [ 巴拉嶺 ] [ 楚拉嶺 ] [ 色穆隆喇嶺 ]
衛・嶺
喀木・山 喀木-1
喀木-2
喀木-3
喀木-4
喀木-5
喀木-6
喀木-7
喀木-8
[ 東喇岡里山 ] [ 牧童山 ] [ 畢拉克喇丹速克山 ] [ 喇岡木克馬山 ] [ 那克碩忒山 ]
[ 索克山 ] [ 秦布麻爾査布馬素穆山 ] [ 匝納克山 ] [ 布穆禮山 ] [ 麻穆佳木岡里山 ]
[ 家馬隆立山 ] [ 達牙里山 ] [ 塞喇馬岡里山 ] [ 尼木布春木布立岡里山 ] [ 察喇岡里山 ]
[ 噶爾布岡里山 ] [ 公喇岡里山 ] [ 達木永隆山 ] [ 多爾濟雨兒珠母山 ] [ 卓摩山 ]
[ 巴特馬郭出山 ] [ 巴爾丹嵬柱山 ] [ 噶穆布鼐山 ] [ 喇母立岡里山 ]
[ 郭拉将噶爾鼎山 ] [ 阿母尼甘薩穆山 ]
喀木・山
喀木・嶺 [ 弩卜公拉嶺 ] [ 沙魯拉嶺 ] [ 噶克岡里嶺 ] [ 彊固拉嶺 ] [ 匝噶里嘛尼圖崖 ] 喀木・嶺
概念図 原文・訳文 解説 参考文献
Site Map 阿里・山 阿里・嶺 蔵・山 蔵・嶺 衛・山 衛・嶺 喀木・山 喀木・嶺 凡例 Ref Map

List of 7000m & 8000m Peaks in the Himalaya
Copyright by Y. YAMAUTI (2024)

[ Annotation: 79. Selama gangri - Kam / RI ]
(Appendix 4: Mountains of Tibet which are listed on the "Ta-ch`ing i-t`ung-chih: authorized version (欽定大清一統志)")


xx   トップページ 目 次 凡 例 ヒマラヤ 後 記 附 録 参 考 文 献   xx
[Top Page] * [Site Map] * [Remarks] * [Himalaya] * [Preface] * [Afterword] * [Appendix] * [References]  
x *What's New HIMA KARA 1 2 3 4 Ref Map   x

*